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

Shanghai - 外灘

Shanghai 外灘


尚未登陸上海以前,心中總藏著一部電影,如今我已成功搶灘,埋藏心中許久的戲內情節,終於也漸漸浮現於我面前。

電影《上海灘》,描述30年代的上海為背景,當時上海早已是中國經濟的命脈,更是全國人民的夢,人們相信只要來到這裡,肯拚就能養活妻兒,賣命更能出人頭地。

很多人離家背景來到這兒辛勞工作,為了就是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,將來給兒女更好的生活,但是卻有更多的人,誤入歧途成為幫會中人。

走偏門的人深知「紙醉金迷底下,卻是無數枯骨」的道理,但還是很多年輕人不懼怕,願意出賣靈魂走上這條道,也許是上海當時只講四個字,「弱肉強食」的關係吧!

受到戰亂時代影響,癱瘓了上海的法治,給這裡成了罪惡的大溫床,旅居上海的日本小說家-村松梢風,甚至將上海稱呼為魔都,今日用來形容上海的夜生活,簡直是在適合不過了。

和平復燃,法治恢復,現在上海早已揮去,賣命才能出人頭地的時代,但是對於懷舊的上海文化,我們依舊能透過石庫門、法蘭西式建築,來了解30年代的上海灘生活情況。

今日科技的進步,雖然遞減了昔日上海的濃濃風情,可是卻意外增添了上海灘的夜晚魅力。一條江水隔兩區,上海夜景很有名,多有名我不知,很多人站著看,這點我倒了解。外灘-朝著黃浦江看去,浦東上豎立著眾多大樓,白天欣賞真是氣勢浩大,晚上來看更是耀眼輝煌,一點都不遜色於歐美等大城市。

我形容外灘是位胭脂美人,不論白天欣賞,還是夜間觀看,它的容顏總是萬分美麗,可惜大陸不佳,受到霧霾影響,美人不再靦腆微笑。


或許這就是人為了追求進步所衍生出的後遺症,從今以後再也見不到美人的真正笑容,就像回不去舊上海一樣,除非我們將這個悲傷給帶走。








造訪日期:2015/12/13
編寫日期:2016/06/30

作者:Tiger 54

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

2015/12/13 Shanghai - 田子坊


Shanghai - 田子坊


排屋顧名思義,就是連排的別墅,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。

日不落帝國過去曾殖民了許多國家,英國人也將他們所居住的建築,帶到了這些殖民地,因此今日我們仍可從這些地方,看到許多1720世紀所造的排屋。

中國沿海早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,因此隨處可見排屋的蹤影,而且又以淮南最為特殊。

上海石庫門民居,就是東西文化融合的見證,畢竟不同的思維,要完美無瑕的結合,本身就是不易之事。

看著田子坊門坊外,只覺這裡毫無新奇,一旦進入後,立馬改變了我原先觀感。複雜的街巷人潮多廣,讓人願意在此花上半天,漫步於老弄堂中,看看老房上的老虎窗、瞧瞧鋪在屋頂的紅瓦、摸摸披在山墻的裂紋和綠苔、聽聽坐在露天酒客的言語,感受老上海的弄堂生活。

來過幾次田子坊,每次來此,收穫和喜悅都不相同,雖然地方不大,路線又錯綜複雜,但這裡卻聚集著百家店舖,等著人來此尋寶。店鋪門面雖小,可是店內精緻,讓人願意參觀,而且多數都是自創品牌,因此深受很多無印品牌人士喜愛。

拿著相機我記錄了田子坊的一切,跟著洋妞的屁股走,我來到了旗袍店,人群推擠我進到了皮革店,累了還可坐在露天酒吧外頭,抽支水煙享受一下。如果你喜歡文藝,還可再些時間泡在幾個藝術畫廊,保證能增廣,很多意想不到的藝術眼界。

透過親身體驗我知曉,田子坊吸引人的魅力,人之所以願意來此,幾乎都是為了感受老上海,石庫門下的時尚生活、藝術。


我喜歡這裡濃濃的復古風味,如果來到上海,千萬別錯錯過,田子坊給人的獨特魅力。






造訪日期:2015/12/13
編寫日期:2016/06/24

作者:Tiger 54

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

Shanghai - 豫園


Shanghai - 豫園


地處上海黃埔區的豫園,16世紀建造以來至今,一直都是上海著名的地標,並且經歷了459年,中國重要的歷史文物。

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,為了侍奉自己的父親,花費了18年建造整個園區,由於有愉悅老親之意,所以取名為「豫園」。

17世紀中葉,潘氏家族家道中落,豫園也隨著逐漸荒廢,歷經新舊世代的交替,以及戰火的無情摧殘,豫園似乎成為了廢墟,直到新中國政府成立,並於1959年開始修復,豫園才重新回復了昔日風貌,復活的豫園間接也推動了觀光,上海人居民緬懷這座老林園,更是稱呼它為上海的根。

入園不久馬上就可看到,用武康黃石疊成的一座大型假山,透過導覽的解說,讓我清楚了解到,這座假山的由來,。

張南陽是古江南著名的疊山大師,他用神乎其技的手法,將石頭與泉水給結合,並且創造出,層巒疊嶂,清泉飛瀑,把中國古代的山水美景,栩栩如生的搬到世人眼前,因此他也享有「江南假山之冠」。

再往裡面走,還可看到明代才子,祝之山所書的溪山「清賞石雕」。電影《唐伯虎點秋香》讓很多人誤以為,他是個成天只會找唐伯虎喊救命的敗家子。實際上祝之山兒時,大家就呼他神童,長大後更考得秀才、舉人,是明代著名的文學、書法家,當時與徐禎卿、唐寅、文徵明堪稱「江南四才子」。

豫園不僅是個存放藝術及骨董的美術館,還是記錄歷史點滴的大觀園。1853年上海小刀會領袖劉麗川,在「點春堂」設立反清指揮部,對抗當時腐敗的清廷政府,日後小刀會也演變為,除了民國政府以外,清朝最為懼怕的太平天國,因此豫園也是太平天國的起源處。

正學著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我,欣賞著史詩般的藝術作品,突然被身旁的一團中國遊客給打擾。團員門欣賞著夢境般的美景,紛紛稱讚好美,這時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,卻脫口說出真美,為了一句話,勾起了我心中的好奇,豎起雙耳仔細聆聽,他們的對話。

團員:您看不到怎知美!?

老人:用心即可

PS : 電影《食神》史帝芬‧周,也說過只要用心,人人都能煮出好菜。


放慢腳步,靜靜用心去感受所有,能讓人了解到百年前,古人對於藝術創作的堅持。盲者都感受得到了,我們雙目正常又何嘗無法體會這一切呢?




造訪日期:2014/09/20
編寫日期:2016/06/17

作者:Tiger 54

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

Shanghai - 新天地

Shanghai - 新天地


上海市是中國重要的主要城市,白天是金融貿易的經辦所,晚上則變成燈火不滅的不夜城,早期更是中國地下幫會的大本營,因此也有人稱呼上海為「魔都」。法國過去曾經暫管過上海,導致城裡至今仍擁有眾多的法蘭西式建築,也增添了上海東西融合的璀璨風情。

走在科技上的大陸,進步可說十分迅速,短短三十分鐘和諧號高鐵,就已載我遠離昆山來到上海,只不過大陸搭乘大眾運輸很麻煩,因為得先通過X光機檢驗才可進入。

由於工作的關係讓我身心有所疲累,影響了我探險異國的好奇心,所以為了轉變好心情,我選擇了新天地作為首選地標。抵達上海火車站我轉搭地鐵1號線,從黃陂南路下車朝著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」方向走,即可順利來到新天地百貨商場。

走了一小段路終於讓我來到了新天地,可是這畢竟只是個百貨商場,那如何才能修復我疲累的心靈,可不是靠購物才能解決的阿!新天地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街道,整齊劃一的梧桐樹街道,透過一條馬路分成兩個世代,更劃分出錯綜的時間性。

新舊建築因路而區隔,露天的餐廳及咖啡廳,染指了石庫門情調,周遭的歷史遺址,招攬了許多藍眼黃髮的遊客,坐下點杯茶水吃頓飯,隨便都能將疲累的心給充滿電。

時間甚早的關係,我選擇點杯咖啡給自己,並且坐在露天席欣賞眼前的新舊世代,翻閱手中的書,聽取旁人話語,再飲上一口香濃的拿鐵,對著來自遠方的朋友說聲Hello,簡直百分百的好感覺。也許會認為這樣有啥好玩,甚至覺得是在浪費時間,但這就是我的生活,更是我在國外的慢活,我所認為最佳的養成之道。




造訪日期:2014/09/20
編寫日期:2016/06/10

作者:Tiger 54

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

03D-03: Hong Kong - 大嶼山-大佛 ❷


03D-03: Hong Kong - 大嶼山-大佛 


旅遊香港最讓我覺得便利的事,就是香港、九龍車站內,可以先辦理登機和託運行李的服務,有了這項貼心的服務,離港前還能輕鬆遊走香港各地。

辦理完登機及託運手續,三天的旅遊終於要說結束了,雖然途中遇到許多不安感,可依舊讓我感到新奇好玩,現在也只剩最後行程了,所以趕緊搭乘「機場快線」回到大嶼山,來去坐纜車到山頂看大佛吧!

赤鱲角機場到大嶼山大佛,只要從機場客運總站搭乘S1公車,大約(3.5元港幣)以及十幾分鐘的車程就可抵達東涌站。順便補充香港巴士大叔開車的確很猛,坐車若沒緊握扶手隨便都會被離心力給甩出去,然後摔個頭破血流,可能是早已習慣的關係,本地人坐巴士都一副老人在在,不論車子怎麼搖晃,屁股仍是緊貼著椅子,讓我不得不佩服在地人的本領。

東涌站下車馬上就能看到昂坪360,如果想要順利乘坐纜車請事先買好門票,否則會浪費掉很多時間在等待,畢竟這裡可是熱門的觀光景點。

不需排隊感受尊爵的享受,可能是旅遊香港最大的賣點吧!但千萬別忘記出門要帶護照,否則就算你擁有特權也無法搭乘纜車。

透過電影的行銷手法,帶給了香港無限的觀光,各處知名景點都可從電影得知。張家輝2012演出的電影《大追捕》,其中一幕場景就是在昂坪360纜車上所拍攝,當時張家輝與任達華還在水晶車廂上演出了一場驚險的打鬥,讓我印象最為深刻,因此來到香港前自然要感受一下搭纜車的樂趣。

雖然我不是搭乘水晶車廂,但依然覺得頗為樂趣,當時有幾個泰國遊客與我共同搭乘,恰巧裡面遽然有人有懼高症,好死不死纜車得開很久才會抵大佛,所以沿途只見那可憐的傢伙緊閉雙眼,而陪同友人卻一直捉弄他,一下跟他說到了,一下又用手去撐開他的雙眼,害得那位仁兄的黑色皮膚都漂白了,撞見如此好笑的事情真讓我難受,因為不好意思開懷大笑,還好最後安全抵達,否則那位泰國朋友,應該會暈死在纜車上吧!

順利登上大嶼山大佛,立刻又讓我想起了另一部港片《行運超人》,梁朝偉和楊千嬅就是此找到大佛面向西。我只能說香港處處都是景點,也因此讓我這電視兒童玩得開心至極,假有時日還有機會來香港,再來跟大佛面向西吧!再會香港。



造訪日期:2012/08/04
編寫日期:2016/05/31
作者:Tiger 54

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

03D-03: Hong Kong-黃大仙廟 ❶


03D-03: Hong Kong -黃大仙廟  


鈴鈴鈴天才剛亮就被鬧鐘給喚醒,張開朦朧的雙眼,今天卻是我香港最後一天的冒險行程,所以趕緊收拾行李,並且來去換套輕便服裝,來迎接僅存的香港周末日!

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一大早就起床,早上七點鐘的香港街頭依舊寧靜,這麼早出門,香港基本上只有茶餐廳開門,若想要逛名牌服飾與商場幾乎是可能,畢竟店家都還沒開始營業,所以這麼早也就只能往古蹟和廟宇跑了。

黃大仙廟絕對是香港有名的景點,這裡可是香港熱鬧的香火重地,就像是我們北港的朝天宮那樣。搭乘地鐵從佐敦出發經過旺角轉車,從原本的荃灣線轉乘觀塘線,大約三十分鐘就能順利抵達黃大仙車站。

來到黃大仙廟參拜前,門口可見有人在兜售金香,這點倒是與國內相同,畢竟大家都是炎黃子孫的關係吧!或許是一早就來的關係,因此黃大仙廟這裡的人潮並不多,也好,剛好能讓我安靜地感受廟宇裡的寧祥。

走進黃大仙廟處處都是精美的雕塑,靈官殿的神像更是威嚴神武,但怎麼看面貌都像日本的風神與雷神,因此少了傳統的中國味道,不遠處還放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人物雕像,從龍開始依序排開頗為壯觀,不知設計者當初是否參考圓明園,頭顱可說一模一樣。

雖然此處沒留有濃郁的時光痕跡,但仍是散發出無比莊重的氣息,我並不是什麼虔誠的信眾,可是既然來到此處還是信其有,拿起金香真誠的和神明接線聊天,或許能遇到什麼好事也說不定。

虔誠的與神明聊了一會,可能是我的真誠打動了蒼天,讓我到目前為止能健康的活著,而且沒有癡呆,然後能坐在電腦前面,細細品嘗清新順口的薄荷茶,編寫自己過去的旅遊故事給大家欣賞,這就是神賜予人最佳的願望吧!




造訪日期:2012/08/04
編寫日期:2016/05/27
作者:Tiger 54

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

03D-02: Hong Kong - 蘭桂坊 4


03D-02: Hong Kong - 蘭桂坊 4


目睹過太平山-凌霄閣的絕世美景,現在也該是要下山飲酒尋歡的時候了,親身體驗香港人是如何藉酒消愁地。要問到香港哪裡有可以坐下喝酒的地方,首當其衝就會讓人聯想到中環-蘭桂坊。

蘭桂坊-酒吧街的名聲遠播世界,然而白天來到這裡幾乎見不到什麼人影,一旦日落後店家燈火燃起,這裡總有魔力能夠吸引酒客進入,流連忘返在各間酒吧、夜店裡飲酒尋歡。

由於蘭桂坊駐紮了很多酒吧、夜店,若想在這瀰漫酒味的地方,嗅出適合自己的店家,老實說還挺艱難地,或許是自己資訊準備的不足,但在出發前我詢問谷歌大師許久,依舊問不出個所以然,因此來到蘭桂坊就只能隨興挑選,自己覺得不錯的酒吧與女友喝酒談心。

你可能會覺得很納悶酒吧、夜店,全部都集中在同區塊,難道不認為很不妥嗎?

例如:酒客藉酒滋事,店家互搶生意,

憑著以上兩點就足以搞得人仰馬翻,那這樣還要怎樣做生意。沒辦法誰叫我是土生土長的番薯人(台灣人),新聞時常報導,酒吧、夜店發生青少年喝醉酒鬥毆事件,以及店家為了招攬客人,則在路邊上演互搶生意的戲碼,所以我會有如此地思考模式也很正常。

可是當我來到-蘭桂坊,發現這裡並沒有出現惡性招攬,反倒酒客們都像是心中早已有最愛,各自奔向屬於自己的店家飲酒尋歡。

每家店都擁有穩定客源,只要老闆真的有心經營,根本沒必要使出小手段,而且香港政府用心推廣光觀產業,讓香港湧進了人潮,有了人潮自然少不了錢潮,那又何必做出惡性招攬的舉動。

至於酒客滋事的問題,各家酒店、夜店為了防範這種事情的發生,門口都站有彪形大漢,簡直像活門神一樣,看見他們威嚴冷酷地表情,以及結實的肌肉,無論是誰也不敢鬧事,若你不信不妨可以試試,我保證活門神絕對使出-伸龍拳,馬上把你打飛到宇宙成為太空人。

雖然自己不是第一次造訪酒吧,但坐在吧檯上喝酒還真是首次,觀賞電視轉播的足球比賽,嘴裡嚼著花生,口乾舌燥的時候飲上一口冰涼啤酒,放鬆心情沉溺在酒精世界裡,簡直讓人快樂似神仙。


假設你是足球迷來到蘭桂坊飲酒,絕對是解High聖地,光聽到球迷加油的吶喊聲,足以像是親身到現場觀賽一樣,難怪香港人這麼喜歡流連忘返在蘭桂坊看球賽,也不願意坐在家中沙發上看足球轉播。

造訪日期:2012/08/03
編寫日期:2016/05/24
作者:Tiger 54